原创——珏佳猎头经典:经营与管理
发布时间:2018-07-10 05:45:57 发布者:admin 浏览次数:1715次
经营与管理是企业两个永恒的话题,无论是经营还是管理都没有那么复杂,最有效的管理往往来自于人所共知的常识。
把握经营与管理的本质,也是正确把握公司政策的重要前提。管理是经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,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,经营与管理越来越多的融合在一起。但是并不能否定两者在职能和内在运作机理上的差异。
一、经营的目的就是效益最大化

经营,对于任何企业来讲,都是组织目的的最大化,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赚钱,并使得经营与管理有了本质性的差别。
经营是以客户为中心。企业的效益并不是来自于企业的内部,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只有通过市场,被客户认可之后,企业才有可能实现效益。客户是企业生存之本,因此它是企业效益的源泉。
经营的规则是竞争与优胜劣汰,经营的基本原则,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,这就是丛林法则,即物竞天择、适者生存、优胜劣汰。经营必须保证公司有前途。对企业自身来讲,经营的自身价值在于使企业保证长期稳定的现金流,从而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。
二、管理的目的是服从于企业经营的目的
企业内部的管理并不能解决企业赚钱的目的,但他能为企业赚钱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管理就意味着高效益,管理就是和低效益做斗争的工具和手段。
管理必须以绩效管理为核心,企业的效率在内部表现为工作绩效,管理的高效率,是通过工作的高绩效体现出来的。企业强化管理的目的,就是持续的提高组织内部每一个环节和每个人的工作绩效。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率。正是因为管理是以公平的规则和标准面对所有员工,因此是否遵循管理的规则和能否达到管理标准的要求,决定了员工能否继续为企业服务。
管理起源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经营目的,管理的使命应服从经营的使命。管理定位于工作效率的提高,正是管理的目标,同样也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。
三、经营与管理的价值观
客户导向下的效益是经营的核心价值观,而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效率。两者是有差异的,但也有共同性存在,两者重要的共同性在于他同属于企业的两种职能。因而他们有共同的价值主张,就是高绩效。所以,企业的高绩效文化,由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本质决定。
在经营模式方面,企业的宏观商业模式是客户化导向,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,为客户提供完善和及时的服务作为公司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。
在管理模式方面,企业的微观商业模式就是流程化的组织建设,完成企业各个环节、高质、快捷、有效的管理,将客户价值、企业效益、管理的效率和工作高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,从而实现一种有效的和谐,一种动态的均衡。
珏佳猎头认为:国内企业在前期发展阶段,企业的重点定位于经营,对于一个弱小公司来讲,无疑是明智的选择,因为“活下去,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”。公司要生存,要成长壮大必须将企业的效益定在首位。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,必须依据公司的现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,就要转换企业战略的重点,强化内部的管理,通过引进好的管理体系,在管理上下功夫,向管理要效益,来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。对于公司各部门、项目团队以及中高层主管来讲,他们已经不是单纯的职能部门或职能管理者,应该快速转换角色,改变角色定位转换,进而实现提高个人在经营和管理上的均衡能力,实现部门经营效益与管理效率的动态均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