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:时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--西安珏佳管理经典
发布时间:2018-10-10 00:36:52 发布者:admin 浏览次数:470次
原创:时间管理的效率与效果
东方哲学的某些观点认为,按每一分、每一秒去管理时间的人是无趣的,甚至有一句话叫作“不戴手表的人是幸福的”。事实上,人的幸福感来自于内心的充实。许多时间充裕的人往往很不幸福,充满焦虑。焦虑感和紧迫感是不同的。时间充裕的人往往没有紧迫感,但一定有焦虑感。许多抑郁症患者都是时间充裕的人,所以说“不带手表的人是幸福的”这句话是骗人的。真正的幸福感来自于充实感,来自于卓有成效的那种感觉。
初看起来,《奇特的一生》的主人公天天记录时间,显得非常乏味,但是后来我们能看到这是一个内心无比充实和幸福的人,他的每一天都是可以复原的,他把这一年的日志一页一页地翻过,他就能一天一天地复原。
很多人觉得少年时期的时间很漫长,过得很充实、很幸福。那是因为工作以后,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被格式化了,显得非常简单,简单到昨天、今天、明天都差不多。当一天一天重复的时候,所有的日子加起来就显得非常短暂。为什么同样的时间段,我们在少年时候觉得长、长大后觉得短呢?原因就在于时间的感受是通过事件来计量的,事件就像是里程碑。如果在一年中做了很多很有效果的事情,人们的时间感受就会丰富多彩;如果没有效果,就不可能有什么记忆,因为这时记忆变得单调贫乏,再多、再长也是贫乏。
德鲁克曾经说过,唯有时间是最公平的。一个人再有钱,老天也不会多给他一点时间,每个人每天都是24小时。时间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有两个特点:第一,每个人拥有的时间是一样的;第二,别的资产是可以转让或买卖的,但时间是买不来的。时间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,需要非常妥善和严格的管理,但不幸的是,这种不可买卖、不可替代、供给弹性为零的资产最不容易管理。
德鲁克说,真正做到卓有成效,要做到五个方面:第一,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;第二,重视对外界的贡献。重要的是作出了什么贡献,而不是做了什么,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强调的是结果;第三,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自己和别人的长处,而不去管那些短处的事情。
有位先生曾经暗恋一个女孩,后来他去了深圳,跟女孩失去了联系。直到有一天,他在深圳的地铁里邂逅了女孩,当时两人都欣喜若狂。他们都乘着扶梯,他下了上行的扶梯,赶紧去下行的扶梯,而她下了下行的扶梯,赶紧去上行的扶梯。结果他们再一次擦身而过。
由于两个人都沉浸在相逢的狂喜之中,他们又重复了一次刚才的情景。这位先生这时意识到,必须有一个人停下来,两个人才能真正见面,所以他就停下来等多丽丝过来,他们才终于拥抱在一起。
这就是效率和效果的差别。电梯有效率,但无论它运行多快,只能解决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的问题,而不能保证有效果,不能保证两个人能够拥抱在一起。
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的,显得很有效率似的,抄起电话就说话,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地打字,但一天过去了,认真总结一下,好像又白忙了一天。用米兰·昆德拉的话来说,现代社会是一个被速度之魔所裹挟的社会,所有的东西都只为让人们提高速度,但是大家没有停下来想一想到底要到哪儿去、到底要做什么。
所以,我们就会为速度而速度,为效率而效率,最后干了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,真正应该干的事情反而没有干。这就是很多人碌碌无为的原因。在现实工作中,有人总说自己很忙、很用心,见了客户、打了电话,但我们要看最终的效果是什么。
德鲁克说的“效果”跟他后来提出的“目标管理”实际上是一回事,有效率、没效果的事情往往都是没有目标的行为。结果就是有的人看上去很忙,像迷宫里的老鼠一样窜来窜去,但又说不清楚到底在忙什么。在公司里大家都很忙,但是按照关键业绩指标“KPI”来衡量,有的人实际上做的事情非常少。
西安珏佳